《说文解字》简称《说文》,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,作者许慎,字叔重,东汉汝南召陵人,有“五经无双许叔重”之赞赏。他是汉代有名的经学家、文字学家、语言学家,是中国文字学的开拓者。于公元100年著《说文解字》,是中国首部字典,成书于安帝建光元年(121年)。收单字九千三百五十有三;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字,解说十三万三千四百四十一字,分于五百四十部。本书所收文字包括篆文(即小篆)、(古文壁中书)、籀文(大篆)、或体、俗体。“文”指的是整体象形表意字,“字”指的是结体有表形表声的合体字,所以许慎以“说文解字”为书名。该书改变了周﹑秦至汉的字书的编纂方法,即将所收字编为四言﹑七言韵语的形式,首创了部首编排法,分为五百四十部。许氏又总结了以前的“六书”理论,开创了有系统地解释文字的方法,先解释字义,次剖析形体构造,再说明读音。剖析字形的方法,是以前字书所未有的。该书对古文字﹑古文献和古史的研究都有重大的贡献。该书也是中国语文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,解说字义、辩识声读的字典,也是1800年来唯一研究汉字的经典著作,是中国人民今天研究古文学和古汉语的必不可少的材料。如果没有这部书的流传,中国人民将不能认识秦、汉以来的篆书,更不要说到商代甲骨文和商、周的金文与战国时的古文了。因此,它不但过去对汉字研究发生了巨大的影响,对现在和将来的汉字研究仍有巨大的意义
一、文字起源
我们今日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有系统的记录汉语的是甲骨文。从甲骨文发展到铜器上的文字即金文。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有所谓六国古文,秦早期的籀文、货币上的文字、陶器上的文字等。到了秦始皇时代,简易了秦的籀文,成为小篆。再发展成隶书、草书、行书、真书 (即楷书、正书 )。
二、文字书写方式的演变
汉字的发展有形变和势变:形变即字形有了改变;势变即书写的笔画有了变化。形变如金文跟六国古文相差很远,小篆跟金文相比又有了很大变化。篆书是圆笔居多,小篆已有点变化,隶书变化很大,把圆笔改成方笔。“大”、“日” ,字形由圆的变成方块。这种发展一方面由繁复趋于约易,如由大篆、籀文到小篆的演变;
另一方面又是由单体变为合体,加上不同偏旁则成为形声字。书写上由繁复趋于约易,字的繁衍上由形以表义向表音方向发展。最早先有图画代表形象,作为文字把图画简化而成为象形字;还有指事,《说文》举“上”、“下”为例,因为无物可象,所以有指事;又有会意,会意一般是合体的,如“相”,是由两个独体合成的会意。此法还是有时而穷的,遂向表音方向发展,因此有了形声;又有转注、假借,合前几种为六书,随音立字,谓之转注,依音记字谓之假借,转注是表音的,假借更是表音的,即形以表义向表音方向发展;文字使用上,一字多形慢慢趋向固定;从历史上看,有古字今字之别。
另外,声韵的演变,首先应理解声、韵是一个系统,不是杂乱无章的。一种语言里声母、韵母各分多少类是有数的;同时声韵的结合是有规律的,是系统的,其过程或者由简而繁;或者由繁而简。
三、汉语语音声韵系统的演变
这种演变可以分成几个阶段:上古、中古、近古、近代、现代。其中上古又可以分成前期、后期。其中商代为上古前期元、清是近代方音自古有之,而汉语是有一个最早的母语的,方言不过是其不同。周秦即为上古后期,魏晋南北朝为中古,唐、宋为近古分支而已。粤、吴、北方话都是由一种早期汉语演变来的。因为一种语言不能单从语音来比较,还要看它的语法、词汇。闽语也是音节语言,没有很多的形态变化,语法结构跟其他汉语方言基本一致,声调也可以对应。词汇上的证据就更多了,不过有些词汇北方话没有。这里面有不同民族往来时互相影响的问题,吸收一些别的民族语言的词汇。同时语言发展也是不平衡的,有的快一些,有的慢一些。方言的发展是交错的,有的趋于一致,但是这种一致也是相对的,不是绝对的。北方话一般无入声,但山西话还有入 ,声调也不同,有的有五个、六个声调。所以说声韵演变一个是古今时代的不同;另一个是方音的不同。
四、语义的发展
文字的意义有本义、有变义,其中本义指从早期文字形体上所反映出来的取像及其所代表的词义;变义指使用文字在表意方面所起的发展变化。如转义、比喻义、借义都是对本义而言的变义。研究语义必须着重以下几个方面:
1、要看这个词在最早的文献里是怎么讲的,有的不能单从字形来看;
2、要根据这个字或词处于一定的句子中的意思来定,而不能单凭古老的字书来看,训诂书讲的不一定是这个字的全面的意思,或是在某个句子中的意思。
就语言的总体来说,形、音、义三者是联系在一起的,要研究语言,就不能偏于一隅,要把事物的各方面联系起来观察分析,即所谓“观其会通”、“好学深思”、“心知其意”就是要联系起来观察分析。同时也要了解历史的发展,即所谓“探本求源”、“明其原委”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。
五、突出贡献
《说文解字》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学源的字书,也是流传最广的中文必借工具书,其最突出贡献可从以下四点加以说明:
1、重大创造之一是建立部首
汉字是凭借形体来表示意义的,因此,对汉字义符加以分析,把所有汉字都按所属义符加以归类,这是汉字学家的工作,这项工作,由许慎最先完成了。《说文》一共分540部,除了个别部首还可以合并与调整外,从总体上说都是合理的,都符合造字意图。许慎在安排540部的次序时把形体相近或相似的排在一起,这等于把540部又分成若干大类,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义符,更正确地理解字义;
同时每部所属的字的排列也不是杂乱无章的,而是依据以类相从的原则。具体说来有三种情况:
其一,词义相近的字排在一起;
其二,词义属于积极的排在前边,属于消极的 排在后边;
其三,专有名词排在前边,普通名词排在后边。
许慎创造的540部首和一部之中各个字的排列方法,都是从文字学角度出发的,这种排列方法更能体现部首与部首、字与字之间的意义联系,这与后世从检字法角度的分部和按笔画多少分类迥然不同。
2、训释本义
许慎在《说文》中紧紧抓住字的本义,并且只讲本义,这无疑等于抓住了词义的核心问题,因为一切引申义、比喻义等都是以本义为出发点的,掌握了本义,就能够以简驭繁,可以推知引申意义,解决一系列有关词义的问题。
此外,许慎在训释本义时,常常增加描写和叙述的语言,使读者加深对本义的理解,扩大读者的知识面,丰富本义的内涵和外延。
3、对汉字形音义三方面分析
许慎对每个字都首先训释词义,然后对字形构造进行分析,如果是形声字,在分析字形时就指示了读音,如果是非形声字,则常常用读若、读与某同等方式指示读音。汉字是属于表义系统文字,是由最初的图画文字演变而来的,这样通过字形分析来确定、证实字义完全符合汉民族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。而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,文字不过是记录语言的符号,许慎深知“音义相依”、“义傅于 音”的原则,所以在《说文》中非常重视音义关系,常常以声音线索来说明字义的由来, 这为后世训诂学者提供了因声求义的原则。
4、以六书分析汉字
现代文字学家认为,六书是对汉字造字规律的总结,而不是汉字产生之前的造字模式。在许慎之前,仅有六书的名称:象形、指事、会意、形声、转注、假借,没有具体阐述,更没有用来大量地分析汉字。许慎发展了六书理论,明确地为六书下定义,并把六书用于实践,逐一 分析《说文》所收录的9353个汉字,这在汉字发展史和研究史上有着承前启后、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,从而确立了汉字研究的民族风格、民族特色。 |